第一千零二章 善恶都不执着


第一千零二章 善恶都不执着

有个时候,婆耆沙尊者与他的老师尼拘律迦波尊者住在阿罗婆的阿伽罗婆奢塔庙之中,那时婆耆沙尊者是刚出家不久的新学比丘(比丘解释:受持具足戒的男出家人;具足戒解释:受持如来制定的所有戒律,比丘受持二百五十戒)。婆耆沙尊者平时除了静坐禅修外,他主要的工作就是看守好塔庙。

那时,尼拘律迦波尊者中午外出化缘饭食用餐后,就直接回到塔庙中自己的住处静坐禅修,有时傍晚从住处出来走走,有时第二天早晨从住处出来走动,根本就不管塔庙中的任何事务,塔庙中的所有事务都由婆耆沙尊者负责处理。

婆耆沙尊者长时间的处理塔庙中的事务,却发现尼拘律迦波尊者什么都不管,只顾自己修行,就非常的不满,甚至于有点生气,他想:「我的老师尼拘律迦波尊者,怎么什么都不管呢?他只顾自己修行,中午化缘用餐后就回到自己的屋子静坐禅修,他连自己的屋子都不打扫,我每天都要打扫整个塔庙,还要处理塔庙里的事务,他怎么都不来帮一帮我,简直就把我当成了佣人,把塔庙当成了旅馆。他怎么能够这样呢?不行我得提醒他要处理塔庙的各项事务,不然我自己的修行时间就会变少的。」

婆耆沙尊者转念一想:「我刚才责怪老师的想法是错误的,我已经生起了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的烦恼,我要立刻除去这些烦恼,老师有更多的修行时间,我应该欢喜,应该为他高兴的,怎么能够怨恨他呢?

我不应该生起快乐与痛苦,开心与愤怒的念想,我已经出家了,就不应该再挂念家中的那种喜怒哀乐的感受。有家才会有贪欲、渴爱、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无智愚痴、忧愁、嫉妒、内疚、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的感受,我刚才将塔庙当成了自己的家,所以才会怨恨老师,我应该放下自己内心的执着和挂念。

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生起欲望,没有贪欲、渴爱,不被喜怒哀乐扰乱内心,能够让内心保持平静、宁静状态的出家人,才是真正的比丘。

大地孕育承载和上天虚空覆盖的一切事物都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物质事物是会衰败、灭亡、消失的,物质身体是会生病、衰老、死亡的,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是会消退、灭没、消失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解释,见第一百八十八章;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解释,见第一百八十九章),由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生起的感受是会消退、灭没、消失的。

明白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空法理的修行者,就不会执着和挂念任何事物,就会让内心安住在平静、宁静的状态中(无常解释:无法长久的保持不变,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所谓「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说:世间一切的事物都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世间一切的事物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世间一切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法保持完全相同的状态。简单的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随时在变化,这就是空。

世间的众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接触到的事物执着和挂念,就会被这些他们所见、所闻、所接触到事物引发生起的念想、思想、见解束缚捆绑,他们就会被这些念想、思想、见解导致的贪欲、渴爱、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无智愚痴、忧愁、嫉妒、内疚、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的烦恼和痛苦拷打、折磨、煎熬。

灭尽贪欲、渴爱,不被欲望扰动内心,不被烦恼和痛苦污染,内心清净、平静、宁静的修行者,就是世间的圣者。那些执着和挂念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并由眼睛与物质事物,耳朵与声音,鼻子与气味,舌头与味道,身体与触觉、或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内心与念想、思想、见解,生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等等烦恼和痛苦的众生,他们已经站立在恶法、邪法、束缚法之上,他们离善法、正法、解脱法越来越远。

相反的那些不执着和挂念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没有由眼睛与物质事物,耳朵与声音,鼻子与气味,舌头与味道,身体与触觉、或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内心与念想、思想、见解,生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等等烦恼和痛苦的修行者,他们就已经站立在善法、正法、解脱法之上,他们离恶法、邪法、束缚法越来越远,他们的身体行为做善事,口说善言,内心生起善念,或者他们的身体行为、口说言语、内心念想保持平静、宁静的状态,既不做恶行、不说恶言、不生恶念,也不做善行、不说善言、不生善念,这种善恶行为、言语、念想都不生起的修行者才是真正的比丘,因为他们不被善恶的事物所束缚捆绑,他们已经从善恶的两极中解脱出来。

这些真正的修行者,他们能够长久的让自己的内心安住在平静、宁静的状态之中,没有善恶念想、思想、见解的生起,没有妄想、幻想,没有欲望、追求,没有愚痴与智慧的分别,这种内心完全融入寂静、平静、宁静状态,没有任何烦恼和痛苦的境界就是进入寂灭涅槃的道路。如来讲说各种修行方法的核心就是让修行者的内心进入这种平静、宁静的状态。长久的让内心保持这种平静、宁静的状态,就能灭尽一切的烦恼和痛苦,从生死轮回中彻底的解脱出来,最终到达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彼岸(生死轮回解释,见第五百七十八章)。

这时,婆耆沙尊者说偈言:

「思快不快者,

    舍诸着家念,

    不欲住何处?

    离欲之住处,

    无有欲之思,

    此则是比丘。

    地载空所覆,

    世间诸一切,

    悉是无常老,

    有智悟住静。

    人见闻触思,

    皆悉依执着。

    除此依欲念,

    无污无染者,

    是云为牟尼。

    凡常者易陷,

    六触之依着,

    不法之觉想,

    此等不行往,

    任何之部类,

    不生念想者,

    善恶皆不执,

    此则是比丘。

    长夜心寂静,

    无妄无欲念,

    贤达寂静道。

    牟尼导寂静,

    以灭除烦恼,

    恒行寂静道,

    终达涅槃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