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什么是一乘道?


第七百三十五章 什么是一乘道?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毗舍离国的庵罗园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为了超越忧愁与悲伤,为了熄灭、平息、灭尽忧虑、烦恼、痛苦,为了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为了证悟解脱的果位,为了亲身体验、体会、领悟到涅槃的清净境界,你们要修行一乘道法,什么是一乘道法呢?一乘道法就是直接到达修行目的地的修行方法。直通修行目的地的修行方法,就如同到某个地方去,直接到达这个地方不走岔路。

比丘们,你们要知道一乘道是直通之道,是直达之道,是单行道,但是却不是唯一的道路,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一乘道法有很多种修行方法,选择这些修行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修行都叫做修行一乘道法,比如某个人,他到某一个地方去,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这些道路都是单行道,都是没有岔路的道路,都是直通目的地的道路,一旦他选定了这些道路中的任何一条道路行进最终都能不走岔路的直接到达目的地。一乘道法不是专门指某种唯一的修行方法,而是指可以直接到达修行目的地,不走弯路、岔路的修行方法。

比丘们,四念住就是一乘道法,修习四念住就能直接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就能直达涅槃的清净境界。当然四念住不是唯一的一种直接进入涅槃清净境界的修行方法。

四念住是哪四种念住呢?即是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这四种念住,什么是念住呢?就是由集中专注、深切注意某种清净的念想或对象,而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状态,让内心安住在清净境界之中的修行方法。「念」是集中专注、深切注意某种清净的念想或对象。「住」是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让内心安住在清净的境界之中。

什么是「身念住」呢?「身念住」就是内心集中专注在身体的行为上,比如内心集中专注在呼吸上,数呼吸的次数,建立对呼吸的深切注意。又比如:来回在同一条路径、道路上行走,内心集中专注在走路的行为上,数来回行走的次数,建立对行走的深切注意。用这种对身体行为的集中专注来替换掉内心中的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用对身体行为的深切注意来替换掉内心中的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通过对身体行为的集中专注,通过对身体行为的深切注意,内心不再去想那些会让自己生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事物或事情,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这就是身念住。

简单的说身念住就是:通过集中专注身体行为,通过对身体行为的深切注意,替换掉内心中烦恼和痛苦的念想,熄灭、平息、灭尽内心中烦恼和痛苦的念想。

什么是「受念住」呢?「受念住」就是内心集中专注在感受上,比如呼吸的时候,内心集中专注在吸气时,冰冷的气体进入身体的感受,或者内心集中专注在呼气时,温暖的气体呼出身体的感受,建立对冰冷气体感受的深切注意,或者建立对温暖气体感受的深切注意。又比如:来回在同一条路径、道路上行走,内心集中专注在脚底板踩在地面上的感受,脚底板的感受是踩在平坦道路上那种高低平等、平整的感受,还是踩在崎岖山路上那种高低不平、凹凸的感受,建立对脚底板接触地面感受的深切注意。用这种对感受的集中专注来替换掉内心中的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用对感受的深切注意来替换掉内心中的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通过对感受的集中专注,通过对感受的深切注意,内心不再去想那些会让自己生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事物或事情,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这就是受念住。

简单的说受念住就是:通过集中专注感受,通过对感受的深切注意,替换掉内心中烦恼和痛苦的念想,熄灭、平息、灭尽内心中烦恼和痛苦的念想。

什么是「心念住」呢?「心念住」就是内心集中专注在念想、思想、见解上,比如内心集中专注在对无常的观想上,建立对无常的深切注意。

什么是对无常的观想呢?就是观想:「世间一切的事物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我的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也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我的物质身体会生病、衰老、死亡;我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会消退、消失。我拥有的物质事物也会破损、衰败、灭亡、消失,我也无法永远的拥有物质事物,我也会失去物质事物。

我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我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会丧失功能,会衰败、坏灭。」这就是无常的观想。用这种对念想、思想、见解的集中专注来替换掉内心中的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用对念想、思想、见解的深切注意来替换掉内心中的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通过对念想、思想、见解的集中专注,通过对念想、思想、见解的深切注意,内心不再去想那些会让自己生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事物或事情,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这就是心念住。

简单的说心念住就是:通过集中专注念想、思想、见解,通过对念想、思想、见解的深切注意,替换掉内心中烦恼和痛苦的念想,熄灭、平息、灭尽内心中烦恼和痛苦的念想。

什么是「法念住」呢?「法念住」就是内心集中专注在某种对象上,比如内心集中专注在江河流水上,建立对江河流水的深切注意。又比如:内心集中专注在森林、树木上,建立对森林、树木的深切注意。用这种对某种对象的集中专注来替换掉内心中的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用对某种对象的深切注意来替换掉内心中的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通过对某种对象的集中专注,通过对某种对象的深切注意,内心不再去想那些会让自己生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事物或事情,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这就是法念住。

简单的说法念住就是:通过集中专注某种对象,通过对某种对象的深切注意,替换掉内心中烦恼和痛苦的念想,熄灭、平息、灭尽内心中烦恼和痛苦的念想。

比丘们,简单的说:内心集中专注在身体、念想、感受、某种对象上,建立起对身体、念想、感受、某种对象的深切注意,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让内心安住在清净的境界之中,就是四念住的修行方法。

比丘们,你们要注意,修习四念住的时候,只是选择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这四种念住中的任意一种念住修行,而不是同时修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念住,比如:内心集中专注在身体上,或者内心集中专注在念想上,或者内心集中专注在感受上,或者内心集中专注在某种对象上。建立起对身体的深切注意,或者建立起对念想的深切注意,或者建立起对感受的深切注意,或者建立起对某种对象的深切注意。是选择修习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这四种念住中的任意一种念住,而不是同时修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念住。

比丘们,世间人或众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修习身念住,保持正知、正念,就能超越忧愁与悲伤,就能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忧虑、烦恼、痛苦,就能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就能证悟解脱的果位,就能亲身体验、体会、领悟到涅槃的清净境界。

什么是正知呢?就是内心只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当前正在做的行为,只清楚明白当前正在做的行为,活在当下,不想过去、未来的事情,比如行走的时候,只专注行走的行为;吃饭的时候只专注吃饭的行为;喝水的时候,只专注喝水的行为;穿衣服的时候,只专注穿衣服的行为等等。除了专注当前正在做的行为之外,除了清楚明白当前正在做的行为之外,不专注其他任何的事情与念想,这就是正知。

什么是正念呢?正念就是内心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在正确的念想或对象上,这种正确的集中专注、深切注意能够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之中,这种正确的集中专注、深切注意能够让内心安住在清净的境界之中。

比丘们,世间人或众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修习受念住,保持正知、正念,就能超越忧愁与悲伤,就能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忧虑、烦恼、痛苦,就能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就能证悟解脱的果位,就能亲身体验、体会、领悟到涅槃的清净境界。

比丘们,世间人或众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修习心念住,保持正知、正念,就能超越忧愁与悲伤,就能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忧虑、烦恼、痛苦,就能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就能证悟解脱的果位,就能亲身体验、体会、领悟到涅槃的清净境界。

比丘们,世间人或众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修习法念住,保持正知、正念,就能超越忧愁与悲伤,就能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忧虑、烦恼、痛苦,就能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就能证悟解脱的果位,就能亲身体验、体会、领悟到涅槃的清净境界。

比丘们,四念住就是能够让世间人或众生超越忧愁与悲伤,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忧虑、烦恼、痛苦,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状态,证悟解脱的果位,亲身体验、体会、领悟到涅槃清净境界的一乘道法。

四念住就是能够让世间人或众生的内心直接进入平静、宁静状态,直达涅槃清净境界的修行方法。

比丘们,你们要去修习四念住,这样你们也能让内心直接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这样你们也能直达涅槃清净的境界。”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